其他
痛心!她才23岁……致敬!她和漳州的他们
来自漳州的15位遗体捐献者
(此前报道)缅怀!生命尽头,他们把遗体留在漳州,献给医学
他们当中
有副师级的八路军战士
有归国华侨
有大学老师
有懵懂的少年
还有刚刚出生、尚来不及取名的婴孩
出于对遗体捐献者家属的尊重,我们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但愿读者记得下面这段话“宁愿让医学生在我身上划上千刀,也不愿他们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
三位老师保持一米间距面对遗像,俯身鞠躬,默哀致敬。
物品静默无声,却以凝固的姿态告诉世人,它们的主人曾经来过,又留下了什么。
这些‘无语良师’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关爱。”高林说。
“‘无语良师’,这是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业界也称之为‘大体老师’。”往年,该校都组织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甚至遗体捐献者家属也在清明节前来一同参与。
“如果医学生不了解人体结构,后面的生理、病理学习就会如‘空中楼阁’。”担任解剖课老师的许一超介绍。
解剖课上,许一超除了讲解解剖原理外,还为台下学子讲述捐献者的感人事迹,传输“无语良师”爱与奉献的精神。他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解剖进入校园,AR技术、3D效果给教学带来方便,但是,“无语良师”的地位却无可取代。“老师讲一百遍,都不如学生亲眼看一次。”
“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重生。”在他的眼里,“无语良师”虽不说话,却用自己的躯体为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传授丰富的人体基本知识,在另一个世界推动着人类医学的进步。
基于此,在第一堂解剖实验课上,新生们都要先向“无语良师”鞠躬,接受心灵上的洗礼。往往,解剖课成了校园内最安静的课堂。“我们常说的‘敬畏之心’‘医者仁心’,也许很多就是孕育在这里吧。”许一超说。
这样的敬意,是代代相承的,甚至延伸到校园之外。在2009年,学院师生就成立了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红十字关爱遗体捐献志愿者服务队,开始定期走访慰问“无语良师”的家属,表达敬意。
郑梓玲是该校2018级学生,她利用周末或假期,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去看望和慰问“无语良师”的家属。“上解剖课,面对‘无语良师’的时候,除了内心的震撼,更多的是被他们奉献自己的那种精神所折服。”她说。
来源:闽南日报综合新华网、渭南日报、@河畔视频、@央视新闻、网友留言
本期编辑:赵露佳 张江璐
值班主任:林堃